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jiang8-8-8-8的博客

游刃于博海诗文之间、虚心创作美文共享、汲取青年人之灵气、学古人之大气,共进同勉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一位文学痴迷者,集一生之经验,不断探索新文学的发展,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创作中去。

原创 为使经济运行更畅通  

2015-09-17 10:53:54|  分类: 时评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据媒体报道,证监会发起的配资清查行动,正从清查互联网配资向清理伞形信托过渡。种种迹象显示,这种清理整顿仍在进一步扩散升级,作为严格清理配资行动的蔓延,通过第三方接入券商的非实名账户将面临“一刀切”清理。

对此,有机构认为,这样的清理方式,太打击市场信心,打击投资者参与热情。甚至有分析认为,在一系列救市措施发力以后,市场仍处于震荡状态,与清理配资等去杠杆行动有密切关系。那么,去杠杆到底是孰优孰劣、孰好孰差呢?去杠杆的目的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?笔者认为,去杠杆并非只是为了股市。在市场出现混乱的情况下,对不规范的杠杆行为予以清理和规范,也是完全必要的,是金融和证券市场步入健康有序轨道所必须的。

我们注意到,杠杆行为并非股市独有。在金融领域,杠杆化现象就十分严重。除高利率、高融资成本之外,信贷资金投放、抵押担保等方面,也存在必须规范和整顿的杠杆现象,导致风险被人为掩盖。一旦发生区域性、局部性风险,甚至个体风险,都有可能引发全局性风险、系统性风险。

从信贷资金投放来看,目前,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采取了除抵押担保之外的贷款保证金制度。也就是说,企业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,不仅要有足够的抵押物、担保措施,还要按照银行的要求缴纳贷款保证金,少由340%,多则50%。也就是说,企业获得贷款以后,接近一半的资金要交还给银行,成为银行的存款。这样的操作方式,一方面,贷款的规模上去了,实际投向经济的资金却并没有这么多;另一方面,存款上去了,实际数量也没有这么多,从而形成存、贷款的双虚高。为什么广义货币(M2)那么高,产出的效率却并不高,企业也面临严重的资金困境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人为推高的存、贷款现象比较严重。剔除这一方面的因素,M2的规模也可能会下降很多。

从抵押担保来看,问题主要出在过度抵押和担保以及互保现象太过严重上。从表面看,抵押担保物很足,银行应当没有风险。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,重复抵押和担保的现象是相当严重的。对许多企业来说,在自身可用于抵押的资产、股权等已经最大限度地抵押后,又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,且不只是为一家企业担保,而是为多家企业担保。这种现象,地方国有企业表现得犹为突出,相互担保的现象也相当普遍。这也意味着,企业的抵押和担保已被放大了若干倍。自然,在这种保证下形成的贷款,也就不可能没有风险。企业的实际资产与贷款之间,也就存在比较大的落差。一旦发生风险,就会立即转化成系统性风险、行业性风险,甚至是全局性风险。

而银行在提供信贷资金方面的随意性和不规范,也直接传导到了股市。在此前的场外配资中,相当一部分资金就是银行通过各种渠道投放出去的。在一些地方金融机构中,还专门以消费贷款的名义,给投资者提供炒股资金和配资资金,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股市的泡沫,给市场稳定留下了太多的风险隐患。

在股市原本就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下,加大配资等的清理规范力度,或许会在短期内对股市产生冲击,影响股市稳定。但是,从长远来看,还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。切不要以为这样会影响股市的活力,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。如果股市的不规范行为太多,配资等留下的风险隐患太大,真正的投资者也是不会进入股市的。只有把股市的不规范行为全部规范到位,在此基础上,再在制度规范、监督到位的情况下适当放开配资等杠杆手段,且必须严格在制定规定的范围内执行,股市才真正能够吸引投资者、尤其是机构投资者。

更重要的,对配资等不规范行为的清理整顿,也不仅仅为了股市的稳定,更是为了避免和防范金融风险。至少,银行通过不正常手段提供炒股资金、配资等的行为能够得到较好规范。同时,也能在总结股市清理不规范杠杆行为经验的情况下,将范围扩大到整个金融机构,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清理和规范。那么,隐藏在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,也能在清理规范中得以暴露,从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。

眼下,全球都在去杠杆,尤其是发达国家,去杠杆的力度更大。如果我们不早些动手,就有可能把其他国家清杠杆留下的风险全部转移到我们身上。到时候,可能就来不及了。与其等待被动清理,不如主动进行清理,把可能发生的风险化解掉,给未来留下更多安全空间。至于对眼前股市的影响,从总体上讲不会出现大问题的,大可不必以此为借口放弃清理或减轻清理的力度。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4)| 评论(2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